自特朗普上任以来,他就屡屡通过技术封锁和加征关税的手段打压中国。他可能认为中国会忍气吞声、最终屈服于美国的压力。然而,他显然低估了中国手中稀土这张反制牌的威力——这可不是简单的筹码。
特朗普政府自上台后,企图通过封锁技术和加征关税迫使中国让步,却没有预料到中国一手持有的稀土牌将美国军工企业推向崩溃边缘。2019年,中国对稀土的出口实施严格管控,尤其是对那些用于高科技武器制造的重稀土。随之而来的是,国际市场上的稀土价格暴涨,像坐上火箭一样一路飙升。例如,F-35战机的核心部件所需的钐,价格从每吨100万元涨到了惊人的6000万元,暴涨了整整60倍。其他稀土元素的价格也跟着上涨,氧化镨钕的均价一度接近54万元每吨,金属镨钕的价格更是突破了65万元每吨。
美国的军工巨头如洛克希德·马丁和雷神公司顿时陷入了恐慌。由于库存短缺,他们的生产线面临停摆的风险。五角大楼的一份报告指出,如果中国停止稀土供应90天,美国约78%的国防承包商将无法继续运营。而美国为解决稀土短缺,甚至开始尝试回收电子垃圾中的稀土材料,希望从废旧手机和电脑中提取稀土元素,但这一努力无疑是杯水车薪,远远无法满足需求。
尽管美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矿——位于芒廷帕斯的矿区,但他们在稀土加工上的技术却极为落后。即便成功提取稀土,其纯度也极低,远不能达到军工产品的高标准。与此相比,中国采用了独特的串级萃取技术,能够轻松实现全球领先的稀土纯度,远远甩开美国几条街。
美国军工企业的困境,归根结底在于稀土供应链的严重依赖中国。虽然美国本土有稀土矿资源,但由于加工能力不足,90%以上的稀土精炼都依赖中国。以MP Materials为例,这家公司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生产商,但其在2023年开采的稀土精矿中,98%都需要出口到中国冶炼。而美国自家的冶炼厂年产的镨钕氧化物甚至不到全球需求量的3%。
特朗普政府为了打破对中国的依赖,积极寻找替代方案。美国与澳大利亚合作,在得克萨斯州建设稀土分离厂,但这一计划的进展缓慢,直到2025年才勉强实现试生产,而其产能极其有限。为了进一步减轻对中国的依赖,美国国防部还投资了4亿美元收购MP Materials的股份,承诺以高价收购其稀土产品。然而,这些投资最终都被转嫁到武器成本上,导致F-35战机的出口价格大幅上涨,令那些计划购买的国家苦不堪言。
然而,美国试图从其他国家进口稀土的计划同样受阻。尽管他们希望从缅甸、越南等地采购稀土,但这些国家的稀土加工技术同样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。即使这些国家同意出售稀土矿石,仍然需要将矿石运回中国加工,绕了一圈,依然无法逃脱中国主导的产业链。
美国在稀土加工技术上的差距,暴露了其在这一关键领域的致命弱点。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已经形成了从稀土开采、分离到磁体制造的完整产业链,而美国几乎是从零开始。尤其是在稀土萃取技术上,中国企业掌握了先进的串级萃取工艺,能够将稀土纯度提高到99.999%,而美国则依赖传统的溶剂萃取法,这种方法不仅成本高,而且无法达到理想的纯度。
为弥补技术短板,美国国防部已投入上百亿美元,但成果有限。根据兰德公司的报告,美国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,以及100亿至150亿美元的资金,才能建设一条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稀土供应链。然而,这一过程中,政策的不稳定性、资金的匮乏以及市场的分散都让美国的稀土产业前景堪忧。更为尴尬的是,中国通过实施稀土提炼设备和技术的出口管制,彻底切断了美国通过技术突破追赶中国的可能。美国的唯一稀土供应商MP Materials甚至连重稀土的精炼都做不了,只能将矿石送回中国加工,面临着高额关税和不稳定的政策风险。
这场围绕稀土展开的博弈,令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他们不仅面临着军工成本飙升、军事现代化进程受阻的压力,还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。中国不仅控制了全球70%的稀土产量,更垄断了95%的深加工能力,凭借这一全产业链的优势,短期内美国根本无法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案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,中国的稀土“王牌”让美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,证明了中国在关键领域拥有强大的“卡脖子”能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