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导航

富邦娱乐资讯

当前位置:主页 > 富邦娱乐资讯 >
稀土的前世今生为何让东大唯一掌握了开发的密钥?得感谢这位大神
时间:2025-08-24 00:54 点击次数:172

  在中美伦敦会谈的议题清单上,稀土始终占据着核心位置。每当国际局势出现波动,这种特殊的矿产资源总会成为舆论焦点。

  人们常说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卡脖子的能力,但这并非单纯依赖储量优势——中国稀土总储量4400万吨,占全球33.8%,虽居世界前列,却远未达到垄断级别。

  真正让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绝对优势的,是领先世界五到十年的开采冶炼技术,以及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掌控能力。

  稀土并非指单一元素,而是元素周期表中15种镧系元素加上钪、钇的总称,共17种金属元素。

  1794年芬兰化学家加多林首次发现这类元素的混合氧化物时,因其高温难熔、不溶于水的特殊性质且少见而命名;

  更重要的是,稀土元素通常不单独存在,多与其他矿物共生,分离提纯难度极大,这才让稀土之名名副其实。

  稀土家族分轻、重两大类别,划分标准并非原子量大小,而是基于化学分离行为和矿物共生习性。

  重稀土因提纯难度极高,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——目前全球仅有中国能稳定量产纯度达6N级(99.9999%)的重稀土产品,其他国家连4N级都难以实现。

  中国稀土产业的起步远远落后于西方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美国莫利矿业凭借山口矿的丰富储量,掌控着全球稀土市场的线年,美国因稀土提纯过程中产生的钍放射性污染,将其纳入核监管体系,导致开采成本飙升,山口矿生产线年彻底关闭,美国一度丧失商业提纯能力。

  而此时的中国,正悄然完成着技术逆袭。这一切的起点,要追溯到1927年地质学家丁道衡发现白云鄂博铁矿床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241地质队在此勘探发现,除8亿吨铁矿外,稀土储量高达1830余万吨,远景储量更是达到1.45亿吨,占当时世界总量的80%以上。

  但储量优势并未带来技术突破,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仍需将稀土矿出口到法国罗纳普朗克厂,经其摇漏斗工艺提纯后,再以几十倍价格购回成品。

  他发现传统溶剂萃取法的局限后,提出恒定混合萃取比新概念,将稀土提纯从经验摸索转变为可量化计算的科学工程,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新串级萃取理论。

  1974年,该技术在包钢工厂工业试验一举成功,让中国稀土萃取技术实现弯道超车。

  尤为关键的是徐光宪提出的一步放大技术,通过理论模型与计算机模拟,跳过传统工艺的小试、中试环节,直接实现实验室成果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化。

  1978年,中国率先完成稀土工业全流程数字化设计,对全球同业形成降维打击。

  到1986年,中国稀土产量超越美国;90年代更是占据全球三分之二以上产量,通过三次价格调整(1993年价格仅为1984年的1/5-1/3),迫使美、日、法等国稀土巨头纷纷减产破产。

  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稀土产业曾经历一段野蛮生长的阵痛。徐光宪的串级萃取技术因成本低廉,催生了大量乡镇企业,导致稀土资源被无序开采、低价抛售。

  2005年数据显示,中国稀土出口量较1990年增长9倍,价格却下跌55%,出口均价仅每千克5.5美元。

  更令人痛心的是,美国莫利等外资企业将工厂迁至中国,利用中国技术和资源生产高附加值产品,再高价返销中国。

  过度开采还造成严重环境污染。2005年,徐光宪等16位科学家国务院,呼吁遏制稀土乱象。

  国家迅速响应,出台出口管制与环保治理双管齐下的政策,倒逼产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深加工。

  2016年将数百家企业整合为6大集团,2023年进一步合并为两大集团,形成集中高效的产业格局。

  通过内部利润率调控,吸引全球稀土矿来华加工,提高产业话语权;建立严格环保标准,稀土冶炼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5%,废水废气排放量减少60%以上,部分环节实现零排放。

  从白云鄂博萤石中那抹淡淡的红绿色光被发现,到如今形成燎原之势,中国稀土产业用百年时间完成了从资源大国到技术强国的蜕变。

  目前中国生产全球85%以上的稀土矿、95%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,尤其在应用广泛的稀土永磁体领域,2020年产能占全球92%以上。

  专利数量上,截至2018年8月,中国累计比美国多出2.3万件,电驱开采、联动电解等新技术持续涌现。
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请跟我们联系!

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25 首页/富邦娱乐注册/登录平台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